【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专性海洋细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利用其对珊瑚组织来源细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用于研究标记菌株与虫黄藻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电穿孔的方式将构建好的广宿主重组质粒转入供体菌(Escherichia coli WM3064),然后将供体菌与添加海水才可以生长的受体菌SCSIO 12696 (港口球菌科,Porticoccaceae;Luminespib小鼠分离自鹿角杯形珊瑚组织)按供、受体菌细胞数比分别为4 1、2 1、1 1比例混合,在25 °C和30 °C下于改良LB培养基上接合转移。显微观察标记细菌与虫黄藻相互作用。【结果】改良的LB培养基适用于需海水才可生长的专性海洋细菌的接合转移实验。接合转移的效率与供、受体菌的比例及温度有关。确定优化的接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SCH772984分子量菌的比例为1?1,温度为30 °C。利用建立的接合转移体系,构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SCSIO 12696。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标记菌株SCSIO 12696和虫黄藻在共培养时的相互作用。【结论】建立了适合专性海洋细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利用其构建荧光蛋白标记菌株可用于虫黄藻-细菌、珊瑚-细菌相互作用selleckchem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珊瑚共附生细菌的生态作用机制。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抗性基因多态性情况。方法 采集2015-2016年山东省由赤道几内亚务工返乡的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血样,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对恶性疟原虫抗性基因Pfcrt、Pfmdr1、Pfdhfr、Pfdhps、K13进行套式PCR扩增、DNA测序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5种抗性基因目的片段均成功扩增和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