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2012 07-2013 09来本院就诊的22例初诊MM患者骨髓液作为初治组,选取2013 01-2013 09初诊的10例排

选取2012.07-2013.09来本院就诊的22例初诊MM患者骨髓液作为初治组,选取2013.01-2013.09初诊的10例排除恶性血液病患者(排除肿瘤、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影响试验结果疾病)骨髓液作为正常对照组。2.抽取骨髓液2ml,EDTA-2K抗凝,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制成单个核细胞悬液,保存于-80℃冰箱备用。3.提取单个核细胞中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A260/A280的比值来判断RNA样品纯度,确保比值在1.8-2.0之间,并逆转录成cDNA。4.选择GAPDH为内参照基因,Pim-1及C-myc核酸引物由DNASTAR软件设计,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用于Pim-1和C-myc

一般 mRNA的PCR扩增。5.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和Bio-Image Analysis System分析Pim-1和C-myc mRNA的表达和差异。6.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m-1和C-myc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初诊MM患者的Pim-1mRNA及蛋白水平在初诊骨髓瘤患者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初诊MM患者的C-myc mRNA及蛋白水平在初诊骨髓瘤患者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Pim-1及C-myc在MM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与多项临床指标及分期有关,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长而抑制其凋亡,且二者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0-GlcNAc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参与多种生理代谢进程。至今,人们对O-GlcNAc修饰位点附近底物蛋白特征还不甚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采取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修饰位点附近蛋白结构,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对38个O-GlcNAc修饰位点处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糖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无规则卷曲和铰链区,这表明一级序列在O-GlcNAc修饰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另外,我们对317条来自人、大鼠和小鼠的O-GlcNAc修饰肽序列做了频度分析,发现一特征序列:PPVS/TSATT.以此序列为基准,我们设计许多肽序列来揭示修饰位点附近氨基酸的偏好性:在-2、-1和+2位不带电荷的小侧链氨基酸表现比较高的反应活性。最后,我们在O-GlcNAc修饰蛋白a-crya上通过定点突变和Western Blot验证了这一规律。 综合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在-2位是脯氨酸或者丙氨酸,在-1位是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或丝氨酸,在+2位是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苏氨酸或甘氨酸时底物蛋白(多肽)表现出比较高的反应活性。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的预测蛋白质的糖基化位点以及开展更深入的功能研究。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受体广泛性研究,借助噬菌体展示和ELISA技术,从3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出4条可能会发生O-GlcNAc修饰的肽序列,但这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胃癌(G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部分亚洲国家、欧洲中部、美国中部和南非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东亚三国为高发地区,其发病总数约占全球总数的2/3。在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胃癌,另有约40万新发病例。传统治疗例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在胃癌的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晚期胃癌病人主要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但是晚期胃癌病人总的生存期仍不尽如人意。更好了解胃癌发生机制,采用新的治疗手段对晚期胃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获悉更多 目前研究表明,胃癌组织和细胞很多基因发生了突变,例如:HER-2过表达、EGFR过表达、PIK3CA突变和PTEN缺失。HER-2在10%-38%胃癌样本中高表达;EGFR在27%-44%胃癌样本中高表达。这两个受体被激活以后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然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经常被激活,PIK3CA在4%-36%的胃癌病例中发生了激活突变,PTEN在20%-36%胃癌病例中发生了缺失。由于上游受体的过表达、PIK3CA激活突变和PTEN缺失,导致29%-86%胃癌病人持续激活p-Akt和47%-64%胃癌病人持续激活p-mTOR。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是HER家族下游的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在胃癌中K-RAS在2%-20%胃癌病例中发生了突变,B-RAF在0%-2.7%胃癌病例中发生了突变。这两个信号通路在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也主要集中在HER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曲妥珠单抗己被批准用于HER-2+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拉帕替尼和依维莫司处于临床Ⅲ期阶段。

http://www.selleck.cn/Bcl-2.html WYK431是新型喹唑啉衍生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最敏感,48h IC50为2.16μM,但机制不明。本研究,我们评价了WYK431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皮下异体移植胃癌BGC823细胞的BALB/c裸鼠分别给予5mg/kg、10mg/kg和20mg/kg WYK431治疗。结果显示5mg/kg、10mg/kg和20mg/kg WYK43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抑瘤率分别为28.4%、41.9%和63.6%(p
目的 观察胃泌素、曲妥珠单抗对胃癌细胞的协同增殖抑制作用,并研究胃泌素受体(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 CCKBR)及其下游分子信号通路在协同抗肿瘤作用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1.在NCI-N87、SGC7901两种胃癌细胞株中,通过细胞计数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胃泌素、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及HER2阴性胃癌细胞株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二者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2.在SGC7901细胞株中,予以胃泌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后提取蛋白Western-blot检测CCKBR、AE1、AE2、P16、CyclinD1、β-catenin等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并通过核浆分离实验观察p16蛋白在细胞浆、细胞核中的定位改变,研究CCKBR,及其下游分子信号通路在协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所起的作用。 3.

021μM),3-4p (IC50:0 012 pM),4-7m (IC50:0 009μM),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是有潜力的P

021μM),3-4p (IC50:0.012 pM),4-7m (IC50:0.009μM),以上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是有潜力的PI3Ka抑制剂。此外,我们根据上述结论,在吡唑环上用乙酰基链接一些疏水性和空间位阻比较大的苯基哌嗪,二苯甲基哌嗪和吗啉,哌啶等氮杂环的化合物,一共设计了19个香豆素[4,3-c]并吡唑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乙酰基上链接二苯甲基哌嗪等位阻较大的基团时,化合物也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活性,同时表现出强的PI3Ka抑制活性,如化合物5-7p (ICso:0.074μM)和5-7q(IC50:0.016μM)。该研究为香豆素[4,3-c]并吡唑类PI3K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罕见疾病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转归特点。 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研究,并检索近40年来肝脏原发单纯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英文报道,共获取20例病例报道,连同本病例,对这21例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报道多来自东亚,与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无关,临床特征多缺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次之,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结论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临床资料有限,免疫组织化学对诊断有很大帮助,治疗上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目的: PI3K Inhibitor Library nmr 探索EGF诱导NSCLC细胞SPC-A1分泌炎症因子IL-8及其可能的分子通道。 方法: 使用EGF (0.01 ug/ml,0.1μg/ml和1ug/ml)处理人NSCLC细胞24小时,ELISA法测上清中的IL-8蛋白浓度。之后采用EGF(100ng/ml)单独和分别联合EGFR-Tki(厄洛替尼10μM,1μM),PI3K抑制剂GDC-0941和BEZ-235(1μM和100nM),以及ERK1/2的抑制剂PD98059(10μM和1μM)处理SPC-A1细胞系24小时,测上清中的IL-8浓度。最后,采用EGF(100ng/ml)单独和联合新的PI3K抑制剂SHBM1009

(10,6,3, 1μM)作用于SPC-A1细胞,测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上清中的IL-8浓度。所有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 已经 EGF刺激SPC-A1细胞系24小时,上清中的IL-8显著升高,并呈EGF浓度依赖趋势。对照组上清中的IL-8浓度为(43.07±12.26pg/ml),而EGF(10ng,100ng和1ug/ml)刺激组的上清中IL-8水平分别为(103.68±11/36,216.91±8.07和232.21±42.44pg/m1),p值分别为(p<0.01,p<0.001和p<0.01或p<0.05)。而EGFR-Tki(厄洛替尼10μM)能抑制约25%的细胞生长(p<0.01)。BEZ-235可抑制细胞生长约30%-40%(p<0.01)。SHBM1009的抑制作用最强,根据浓度的不同(0.1-1.0和10μM)可抑制约25-35%到60%的细胞生长(p
信号转导在细胞的代谢、分裂、分化、及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发生和转移与细胞的过度激活有关,

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发挥着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作用。因为PI3K是肿瘤的一个重要靶点,PI3K抑制剂的研究吸引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多个PI3K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包括GSK2126458、SF-1126、NVP-BEZ235、XL-147、PX-866、GDC-0941、ZSTK474、GSK2126458 INCB28060分子量 BIBW-2992是不可逆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抑制野生型、耐受和双重耐受的H1666、H3255和NC11875细胞(IC50分别为7、6和93 nM),现处于Ⅱ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我们通过改变母核来看取代后的活性有没有提高。 阳性对照药GSK2126458的合成比较繁琐,用丙二酸亚异丙酯代替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反应温度降低,缩短了合成步骤,同时,用sonagashira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哒嗪环,避免使用昂贵的4-碘哒嗪。

我们合成了一系列BIBW-2992的类似物(TM1~7均未见文献报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分析方法验证了类似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期望从中筛选出活性优于BIBW-2992的候选药物。 药理试验显示,大部分TM化合物都显示了较强的抗癌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
背景: 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手术治疗仍然是根治胃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仅有少数胃癌患者可通过单纯的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大部分患者确诊时也发现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多数胃癌患者死于肿瘤的再发或远处转移。内科治疗仍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临床用药个体化的重视,优化治疗方案,实现用药个体化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预测疗效、判断预后、指导用药;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EGFR、Her-2/neu、均已被证实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预后有相关性,并且做为分子靶点指导分子靶向药物应用。TopoⅡα是许多化疗药物如鬼臼乙叉甙、替尼泊甙、阿霉素等药物的作用靶点,TopoⅡα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判定各种肿瘤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或抗药性的指标。 目的: 1.研究EGFR、Her-2/neu、TopoⅡ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探讨EGFR、Her-2/neu、TopoⅡα做为分子靶点指导胃癌靶向治疗的理论意义。 方法: 1.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08例胃腺癌组织作为实验组,22例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 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8例胃癌组织和22例胃正常组织中EGFR、Her-2/neu、TopoⅡα蛋白表达情况。 3.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EGFR、Her-2/neu、TopoⅡα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1.胃癌组织中EGFR、Her-2/neu、TopoⅡ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31.5%、53.7%,22例正常胃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和0%、0%、4.5%。阴性与阳性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

28%(11/257),在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 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TYMS倾向低表

28%(11/257),在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TYMS倾向低表达,可能从一线化疗药的培美曲塞中受益。
目的:介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策略。方法:依据文献综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理、一线及二线用药原则、未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方向。结果与结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需设计合理有效的一线及二线靶向治疗措施;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将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目前胃癌的细胞毒药物治疗已进入一个平台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胃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入了分子水平。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胃癌的分子靶点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等。目前,仅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药物ramucirumab被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在晚期胃癌中有显著疗效,针对上述靶点的其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和预防,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具有重要作用。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汤森路透Cortellis临床试验情报将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针对当前常见疾病的相关临床试验关联,提供描绘临床图景关键元素和当前趋势的专家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开发决策。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存在着一种标志的hall

JAK activation mark细胞;细胞免疫学上CD30(Ki-1)表达强阳性;标志性的染色体异常t(2;5)(p23;q35)。临床诊断时多为疾病晚期(Ⅲ~Ⅳ期),并常伴有B症状。成人患者,推荐采取放疗,同时辅以联合化疗;儿童患者病程类似Burkitt淋巴瘤,治疗方案一般使用高强度的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Burkitti淋巴瘤的方案。高危ALCL、复发难治ALCL可应用CD30单克隆抗体和ALK蛋白抑制剂等。临床上报道较少,对其认识仍有不足。近年来虽然对ALCL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至今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治疗方案。未来研究有望最终寻找到ALCL的最优化治疗方案。现就其在免疫和遗传学、形态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蛋白激酶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及生存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激酶组(kinome)是指细胞或组织中所有激酶的总称。激酶组学(kinomics)是研究激酶组的学科,包括激酶的丰度、活性、底物特异性、磷酸化状态及氨基酸突变。目前人激酶组由568种基因编码组成,其中约50%激酶定位于疾病基因位点。由于基因扩增或突变引起的蛋白激酶活性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炎症、糖尿病及各种肿瘤,因此,人激酶组被认为是药物靶点的潜在资源库。靶向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成功用于肿瘤治疗。化学蛋白质组技术是一种新的深入研究激酶组的方法,是将亲和富集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在生理状态下研究激酶丰度及磷酸化水平。通常情况下,将一个或多个广谱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偶联于固相载体(如琼脂糖凝胶),亲和富集细胞或组织中的所有激酶,然后通过质谱鉴定或定量。该方法可用于激酶抑制剂药物或药物候选物的靶点专一性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及寻找联合用药新靶点提供依据。对人激酶组及肿瘤激酶组无偏见、全景式分析能帮助发现更多新药靶点,以及激酶活性谱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人激酶组、激酶、激酶抑制剂与肿瘤的关系,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激酶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
Pancreatic

DNA Synthesis inhibitor ductal adenocarcinoma is the 4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are candidates only for palliative chemotherapy,which has proven largely ineffective in halting tumor progression.One proposed mechanism of chemoresistance involves signaling via the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protein(MET),a previously established pathway critical to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Here,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to characterize the role of M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igenesis,metastasis and chemoresistance,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of MET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pancreatic cancer.In this review,we characterize the role of c-M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igenesis,metastasis and chemoresistance,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of c-Met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pancreatic cancer.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aim to discuss, from a clinical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aim to discuss, from a clinical point of view, the genomic landscape of gastric cancer described in recent studies, the therapeutic insights derived from these findings, and the clinical trial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those in progres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ailored therapies for gastric cancer.
In spite of a worldwide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selleck激酶抑制剂 of gastric cancer, this malignancy still 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mortality.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rastuzumab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survival. The trastuzumab treatment took its first step in opening the era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owever several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resolved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therapy. Firstly, many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who

receive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develop resistance to the targeted therapy. Secondly, many clinical trials testing novel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with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other malignancies have failed to show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此网站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Selleckchem Barasertib of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indications according to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in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agents. Herein, we review the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currently approved and in use, and clinical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and demonstrate the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Hsp90 is a major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various proteins in cancer cells.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focused on the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studies of flavanols as inhibitors of Hsp90 at the high affinity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binding site and analyzed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 and toxicity(ADME-toxicity).The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lavanols showe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with ATP molecule at the active site and enhanced pharmacological param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