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F23(Kinesin family 23)是驱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转录后编码有丝分裂蛋白MKLP1,主要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在多种肿瘤中,KIF23/MKLP1存在高表达。然而,ICG-001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和KIF23/MKLP1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主要研究了ICG-001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并click here从中挖掘出KIF23/MKLP1对胃癌的致癌功能,进而深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利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如MTT、流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以及小室侵袭和转移等,研究ICG-00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2、通过体外诱导胃癌干细胞样细胞群,分析这类细胞群体对化疗药物和IC G-001的敏BromosporineDMSO溶解度感性。3、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ICG-001对β-catenin与相关蛋白的结合的影响。4、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并证实KIF23/MKLP1在胃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ICG-001可抑制胃癌细胞生YH25448研究购买长、侵袭和转移,并促进细胞凋亡。2、ICG-001可提高胃癌干细胞样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3、ICG-001主要通过改变β-catenin与相关蛋白的结合情况而发挥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4、KIF23/MKLP1在胃癌中存在高表达,且通过与Amer1相互作用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细胞的生长。结论本课题研究表明ICG-001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提高了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22
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方法主要为服用降压药物,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缺乏健康知识,用药不及时、用药不规律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屡见不
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方法主要为服用降压药物,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缺乏健康知识,用药不及时、用药不规律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形式及护理重点。旨在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合理用药AZD6244供应商及病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加强自我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疗效。方法收集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年龄>60岁,需要回家服用药物,患者均能与医护人员良好沟通。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高血Selleck压治疗和社区管理方法;研究组采取6周高血压授课,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1)两组干预前高血压用药安全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高血压用药安全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高血压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ZD4547说明书<0.05)。结论通过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目的通过对2016年新疆克拉玛依市重点职业病监测中高血压检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市重点职业病监测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为今后克拉玛依市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中高血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克拉玛依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收集血压资料,分析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最后,结合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及生存期分析,评价CXCL8/CXCR1信号轴对于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
最后,结合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及生存期分析,评价CXCL8/CXCR1信号轴对于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第一部分CXCL8/CXCR1信号轴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以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目的]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中CXCR1的表达情Selleckchem Barasertib况以及CXCR1-sh RNA干扰效果的鉴定,胃癌细胞体外培养时添加CXCL8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以及3种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和MKN28)中CXCR1的表达情况;同此网站时检测3条CXCR1-sh RNA的干扰效率。镜下观察CXCL8诱导后细胞生长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CXCL8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3种胃癌细胞中CXCR1表达水平相比较正常人胃上皮细胞显著增加;MKN45细胞中CXCR1表达较其他胃许多癌细胞最高,干扰质粒中sh RNA1干扰CXCR1表达效果最佳,可用于后续实验。CXCL8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发生EMT样改变,并且促进胃癌细胞在体外增殖。[结论]胃癌细胞中CXCR1表达显著升高;筛选出一条CXCR1-sh RNA可用于后续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CXCL8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发生EMT样改变并促进细胞增殖。
在科研及临床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卵巢癌的早期诊治将成为可能。
<正>一次痛苦的经历会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吗?哈佛大学的研
在科研及临床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卵巢癌的早期诊治将成为可能。
<正>一次痛苦的经历会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吗?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没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女性相比,记得经历过六次或六次以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女性日后患卵巢癌的风险要高出一倍。他们的卵巢癌的风险也更有可能发展成更具侵略性
目的了解腹腔镜治疗早期卵巢癌的围术期护理方式及心得VX 689。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诊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患者100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组,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组采用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期卵巢癌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以及SAS评分、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0量表总分、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早期卵巢癌患者对手术点击此处护理满意度。结果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组早期卵巢癌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以及SAS评分、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0量表总分显著优于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统计两组早期卵巢癌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显示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组比较高,各项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中AG-014699核磁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早期卵巢癌患者焦虑和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其发病率在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中居第三位,但其死亡率却高居首位。因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诊断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因此,寻找针对卵巢癌的独特分子标志物仍是卵巢癌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旦有所突破,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为卵巢癌患者带来希望。
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PGRMC1阳性表达的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 05);
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PGRMC1阳性表达的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Ⅱ期、PGRMC1阳性表达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elleck合成0.05)。结论 PGRMC1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且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GRMC1阳性表达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PGRMC1有望作为宫颈癌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研究宫颈癌根治术前患者的中性粒find protocol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LM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76例需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selleck抑制剂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对照组受检者体检当日与研究组患者术前的NLR、PLR、LMR、RDW、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PLR、LMR、RDW及CA-125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将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值作为最佳截取值。
胃癌病人预后不良的因素与快速增殖能力,淋巴/血源性转移和直接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但引起胃癌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等恶性生物
胃癌病人预后不良的因素与快速增殖能力,淋巴/血源性转移和直接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但引起胃癌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环状RNA作为一类具有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近期在多种肿瘤中报道其可以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干预靶点。基于此,我们联合课题组胃癌circRNA芯片结果和GEO数据库中胃癌circRNA芯片结果,筛选并发现了获悉更多显著差异表达的hsa_circ_0000390(注来源于chr1232760890|32764217,由亲本基因FGD4的8,9,10号外显子反向剪切成环构成,大小为345 bp,命名为circFGD4)作为研究对象。本课题拟探究circFGD4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参与调控胃癌的潜在机制,期待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胃癌诊疗提供新思路或者和新依据。目的阐明circFGD4在胃癌的生物学功能作用及其可能调控胃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1)联合课题组circRNA芯片和GEO数据库中胃癌circRNA芯片筛选胃癌中差异表达的circFGD4分子。qRT-PCR检测在人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ircFGD4和亲本基因FGD4的表达,分析circFGD4表达与胃癌病人临床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在人确认细节胃癌组织中circFGD4和FGD4表达的相关性。qRT-PCR和FISH检测在人胃癌细胞中circFGD4的表达和定位。(2)体外实验分别构建过表达或沉默circFGD4的胃癌细胞株,CCK-8、EdU、平板克隆、Transwell、划痕、WB和IF检测circFGD4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的影响。体内实验应用过表达circFGD4的胃癌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成瘤和肺转移模型,qRT-PCR和IHC检测增殖和EMT等指标。
结论1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是关键信号通路,补体因子H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核心
结论1.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是关键信号通路,补体因子H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核心靶点;2.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血小板过度激活和蛋白质代谢异常有关,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亢进,生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减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补体因子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是其核心靶点;3.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和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比HKI272较接近,“痰浊”可能带来更强的免疫炎症反应,或导致“正气减弱”。
目的1.评价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2.评估血浆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以对中文、英文数据库检索氧化三甲胺、冠脉血流储备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预后相关性以及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关系的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文献筛选、selleck合成质量评价及提取数据后,用STATA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血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预后1.1纳入文献情况经过文献筛选最终10篇文献(12个队列)纳入研究,9篇为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研究患者总数12945例;其中7篇文献报道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MACE发生的关系,6篇文献报道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全因死亡发生的关系。1.2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IWP-2半抑制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情况与低水平相比,较高水平氧化三甲胺增加了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HR=1.56;95%CI1.24,1.96;P<0.05);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MAO对冠心病长期预后更有预测价值,即随访时间超过3年的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58(1.24,2.02)P<0.05;随访时间小于3年的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30(1.10,1.52)P<0.05。
冠心病组中血清ApoJ水平与AI呈正相关(p<0 05)。2 SAP组、UAP组血清ApoJ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而
冠心病组中血清ApoJ水平与AI呈正相关(p<0.05)。2.SAP组、UAP组血清ApoJ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AP、UAP组、AMI组之间血清ApoJ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UAP组、SAP组AI明显高于对照组半抑制浓度(p<0.05),AMI组和UAP组AI高于SAP组(p<0.05),UAP组AI高于SAP组(p<0.05);冠脉狭窄50-70%组、冠脉狭窄70-90%组、冠脉狭窄>90%组血清ApoJ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4egi-1.html,但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三组之间血清ApoJ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各组AI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各组之间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AI升高(pMK-0518分子量<0.05)。3.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ApoJ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分布、C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之间ApoJ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分布、C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术中和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手术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组病例中第6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转移淋
统计术中和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手术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组病例中第6组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转移淋巴结数目,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评估两种清扫方式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每个病人选择60张增强CT利用FR-CNN进行序列性的深度学习。通过影像学专家对293例selleck screening library胃癌患者的腹部增强CT中1123张可疑转移淋巴结CT片的识别标识,连同17580张原始影像一起利用FR-CNN学习,最终验证Hisense CAS系统分析中的104例胃癌患者的6240张CT片,与病理结果准确率比较。[结果]在利用Hisense CAS系统对幽门Quizartinib研究购买下血管变异的50例CAS组患者的分析中,GTH主要根据是否有属支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加入分为胃结肠型(34.0%)和胃胰结肠型(66.0%),RGEA主要根据血管直径的不同分为粗供血型(24.0%)和细供血型(76.0%),RGEA和RGEV的关系主要根据RGE和A和RGEV起始部间距离的不同分为临近型(58.0%)和分离型(42.0%)。在术中操作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CAS组在第6组淋巴结清扫时间方面明显长于CT组(P<0.001),而出血量两组是相近的。从趋势上讲,CAS组在术中胃结肠干损伤和术后胰漏方面明显少于CT组,而在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和淋巴漏方面与CT组相近,但这些方面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MRI-LAVA门静脉期,等信号小肝癌病灶发现1个病灶包膜;在MRI-LAVA平衡期,小肝癌病灶与微小肝癌病灶各发现2个病灶包膜
在MRI-LAVA门静脉期,等信号小肝癌病灶发现1个病灶包膜;在MRI-LAVA平衡期,小肝癌病灶与微小肝癌病灶各发现2个病灶包膜。(2)小肝癌病灶44个中,MRI-LAVA动脉期、CT动脉期检出率最高,为95.4%;CT平扫检出率最低,为77.3%。增强CT与MRI检查各期或序列,对小肝癌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微小肝癌病灶17 AAG19个中,MRI-LAVA动脉期检出率最高,为84.2%;CT平扫、MRI-LAVA平衡期检出率最低,均为52.6%。增强CT与MRI检查各期或序列,对微小肝癌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平扫、CT动脉期、CT门静脉期、CT平衡期、MRI-IN-PHASE、MRI-LAVA平扫、MRI-LAVA平衡期购买 Autophagy 抑制剂,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与微小肝癌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MRI-T2WI、MRI-DWI、MRI-OUT-PHASE、MRI-LAVA动脉期及MRI-LAVA门静脉期,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与微小肝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增强CT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与MRI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和>0.05);增强CT检查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P<0.05)。增强CT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微小肝癌(P<0.05),MRI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与微小肝癌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RI-LAVA动脉期对小肝癌及微小肝癌的检出率较高,MRI检查较增强CT检查更利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
肝癌(HCC)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6,病死率排名第3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